国务院要闻 | 湖北要闻 |
荆州要闻 | 工作动态 |
大事记 | 县市动态 |
荆州市自然资源系统牢牢树立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战略定位,科学推进国土绿化,市域内布局优化、系统稳定、功能完备的高质量国土绿化格局已稳步形成。
一、科学统筹,实现国土绿化新发展。以人工造林为总抓手,结合封山育林、补植管护,大力实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、大江大河防护林、水源涵养林、通道绿化、水岸绿化、村庄绿化、工矿废弃地复绿等造林绿化工程。2022年下达造林绿化任务10.07万亩,截至目前,全市完成年度造林任务11.37万亩。植树节期间,全市各地均采取多种形式,掀起了义务植树的高潮。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,进一步提升了国土绿化的良好氛围和义务植树尽责率,实现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。
二、科学造林,推进国土绿化新提升。深入探索研究,着力解决造林绿化“在哪造、怎么造”问题。充分调研摸清全市土地利用现状,精准对接好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和三调成果,确保造林“能落地、能上图、有实效”。积极挖潜拓展造林空间,实现扩面提质抓“增绿”,严守红线抓“护绿”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,进一步完善以道路林网、水系林网、农田林网“三网”为绿色网络,以村镇、交通枢纽、企业码头及绿地公园等为绿化嵌点,江湖林路相依贯通的森林生态廊道网络,实现全市造林绿化再上新台阶。
三、实施“五带建设”,绘就国土绿化新画卷。一是沿江而立,建设城区滨江公园带。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建设了规模不一的滨江公园。二是聚焦长江大保护,立足长江岸线地理区位,加强生态修复与利用,在市域全面打造长江绿色生态景观带。三是林水相依,建设集镇公共休闲带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坚持“适地适树”原则,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,建设沿岸美丽城镇、美丽村庄。四是人文结合,建设长江风情带。在进行临江坡岸修复和沿江绿化美化中因地制宜,坚持“外修生态、内修人文”的理念,将荆江大堤上核心景区连“路”成“线”,以“点”串“面”,打通毛细血管,使堤上各旅游景点循环畅通。五是科技为先,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带。成立荆州市林业专家服务团,编制《荆州市造林绿化技术手册》,不定期组织各地造林科长、林业站长、造林大户等基层造林技术人员进行林业专项技术培训。并组织专家对每个县市区开展拉网式现场技术服务,做到了全覆盖、无遗漏。